陳村雲南交流之旅—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探索及姊妹校探訪

  今年 6 月 24 日至 6 月 30 日,本校 22 名師生聯同姊妹校順德陳村陳惠南紀念中學張宇清副校長及周曉彤老師前往雲南,共同作生態考察。此後, 7 月 1 日則探訪姊妹校陳紀中,報告考察所得以及聽取當地學生在陳村進行可持續發展探研後的成果。

  行程當中,大理石頭村及大理西湖是兩個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觀察點。我們到訪仍在建造的石頭村,該村除了設立生態學習班外,還設計了不少特別的生態農耕措施,例如以特別的泥土協助儲存乾淨水、利用水的流動建立有機田,以及利用救助回來的貓頭鷹協助捕鼠等。另外,石頭村亦建立昆蟲旅館,並通過種植漿果及其他植物來吸引多種雀鳥,以供候鳥到訪及休息。生態村亦會聘用當地人擔任工作人員,如設計生態村的鹿紋先生向我們分享了如何推動整個生態村的可持續發展;他又鼓勵本校學生需要不斷努力學習,才能填補日後人生中將會遇到的「坑洞」。

  此外,一眾同學也有機會與大理西湖居民傾談,了解附近居民的想法。當地居民雖然支持成立西湖保護區,但保護區的建立使他們不能割長草餵牛、不能捕魚、不能種原本收入很好的紫大蒜……這些變化使當地居民的生計成問題,需要離鄉去外地維持生計。由此可見,當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未盡完善,如能協助村民改種合適作物,或訓練村民成為保護區導賞員,則可帶來雙贏的局面。

  除了上述場所,我們也去了蒼山及洱海。當地政府致力保護這兩個風景美麗的地方,例如不允許旅客進入非規劃蒼山的路線、嚴格防止火災等,這些措施令一度具生態危機的高山漸漸回復過去風采,成為了多達二百多種鳥類的棲身之所。山上還有設計精美的自然中心,介紹蒼山生態,宣傳保育概念。每周有大批熱心的志願者輪流上山工作,其中志願者 Erika 曾到鄱陽湖協助保育工作多個月,得到中心建設者奚志農讚揚為「最可靠的志願者」,因而聘請她到大理蒼山攝影博物館工作。 Erika 放棄上海優薪工作,參與保育工作的熱誠,令在場人士大為感動。

  此外,兩校師生亦到了保山百花嶺及騰沖考察。騰沖北海濕地風光明媚,生態豐富;熱海地熱風景區亦很有趣;國殤墓園更交代了當年抗日戰士如何為收復騰沖而獻出生命的可歌可泣事蹟。

  在陳紀中的報告日,本校學生的報告介紹了在保山百花嶺的探究和在洱海的觀察。與百花嶺居民的傾談中,令我們了解生態旅遊對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影響,例如過去的捕鳥人多成為鳥導,大家亦更愛惜環境。百花嶺亦成為生態熱門旅遊點,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保護區設立收費用作清理垃圾,減少環境污染。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洱海月濕地公園,提供了一個接觸水鳥及植物的絕佳場所。現場設立不少介紹鳥類的板塊,水質狀態理想,但未見任何管理或導賞人員出現,以致有民眾用網抓魚,甚或有小孩在湖中撒尿。由此可見,社會大眾的保育意識相當重要。另一方面,陳紀中學生介紹污水處理廠的效用,講解如何將污泥轉為有用的「泥餅」,資料豐富,令人印象深刻。

  此八天的旅程令學生主動接觸各種新事物,不但增加師生對國家的了解,更被多位對保育充滿熱誠的工作人員所感動。我們都期望政府部門在推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政策時,可多與民間團體合作,令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關顧。

Related Posts